盡管土地市場在2019年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但重點城市的土地出讓金還是創下了新高。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1月1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土地市場繼續高位運行,該中心統計的50大城市合計賣地收入4.41萬億元,同比上漲幅度達19.33%,刷新歷史紀錄。其中,出現16個賣地收入過千億元的城市,刷新歷史同期紀錄。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分析,從全國土地市場看,2019年特別是第二季度明顯沖高,但第三季度在各種政策影響下,土地市場有所降溫。但整體依然高位運行。
尤其是2019年上半年,熱點二線城市土地市場十分火熱,4、5月份成為開發商拿地的井噴期,高溢價拿地頻頻。
2019年4月25日,合肥市土拍10宗地塊,最終10宗地塊均成功出讓,成交總價104.25億元,競得人包括新城、榮盛、文一、弘陽等房企。其中,綠城競得濱湖BH2019-05號地塊,總價34.91億元,溢價率107%。新力與弘陽聯合體競得新站XZQTD242地塊,總價10.73億元,溢價率111.11%。
從空間分布來看,2019年,土地市場分化明顯。尤其是上半年,包括杭州、蘇州、南京等多個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成為開發商爭奪的重點,而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明顯降溫。
張大偉說,從趨勢看,2019年三四線城市依然相對低迷。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企業把更多資金投入到一二線城市,也是出現一二線土地市場升溫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從我國城市的發展態勢來看,人口向一二線中心城市、大都市圈集聚的態勢持續,二線城市落戶的放寬,土地指標向中心城市的傾斜等因素之下,中心城市尤其是二線城市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意見》提到,要進一步發揮城鎮化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的作用,全面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推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告訴記者,未來在體制機制上將進一步配套,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土地只指標緊張,今后土地指標可能將向這些地方傾斜,未來強二線城市以及距離中心城市較近的中小城市都將迎來發展利好,未來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也更有支撐。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64365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土地出讓收入同比增長8.1%。也就是說,50大城市的土地出讓金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2個百分點。
分城市看,杭州成為2019年的“賣地之王”,達2836億元,繼續在各個城市中領跑。從近年的情況看,2017年杭州土地出讓金首次超過2000億元,2018年達2501億元,在全國各城市中領跑。
記者統計發現,從2015年來,近五年內杭州土地出讓金收入約為10019億元。
杭州土地出讓金領跑,與近年來杭州城市建設快速推進有關。相比一線城市以及南京、武漢等大區中心城市,杭州原有的城市規模比較小,包括地鐵在內的公共基礎設施比較薄弱,需要加以完善。
比如,杭州市提出,至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形成總長度達516公里的軌道交通,并將實現軌道交通十城區全覆蓋。這個規模也跟現在的一線城市相當。而當前杭州的城軌運營里程僅為132.46公里。這意味著,未來近三年要增加三倍左右。如此大的增幅,需要雄厚的地方財政支撐。
杭州之外,蘇州、武漢、南京、寧波等強二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金實現了高速增長,強二線城市在做大做強、快速擴張的過程中,房地產市場也蘊含著巨大潛力。
來 源:第一財經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