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了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策略。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獲悉,《報告》明確,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和“十三五”規劃收官工作,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在貨幣供應方面,央行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報告》強調,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綜合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支持經濟向潛在產出回歸。
二是進一步落實和發揮好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強化對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重行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積極推進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提升精準調控效果,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對保持就業崗位基本穩定的普惠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切實緩解小微企業還本付息壓力,緩解融資難問題。引導金融部門完成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
三是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創新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精準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新發展理念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圍繞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資金鏈,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和三角互動。
《報告》強調,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四是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持續深化LPR改革,鞏固市場化LPR報價機制,督促金融機構更好地將LPR嵌入貸款FTP中,增強貸款內外部定價與LPR的聯動性,用改革的辦法促進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規范存款利率定價行為,強化對各類貸款主體貸款年化利率明示的自律,維護公平定價秩序和市場公平競爭,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在匯率方面,穩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引導企業樹立“財務中性”理念,通過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為基于實需原則的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礎設施,提高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使用中的便利化程度。
五是加強金融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方面的作用。積極完善債券市場管理制度建設,促進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統一。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范和處置機制。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統籌監管,實現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落地,持續推進托管行和交易報告庫建設,確保金融市場整體安全穩定和高效運行。積極穩妥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整合入市渠道、優化入市流程,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
六是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優化金融供給。堅持以強化公司治理為核心,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提高效率,更好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
從完善貨幣、監管、稅收等制度入手,支持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促進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回歸當地、回歸本源,建立有效的治理制衡機制,健全資本補充的長效機制。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實行業務分賬管理、分類核算,提升支持國家戰略的能力。
七是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維護金融安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體系,對銀行體系開展全覆蓋的壓力測試,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損失準備計提力度及核銷處置力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和可持續經營能力。
大力發展監管科技,提高監管的專業性、有效性和嚴肅性。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堅決不讓局部風險發展成系統性風險、區域性風險演化為全國性風險。加快健全金融風險處置責任體系,壓實股東、各類債權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責任。
來 源:觀點地產網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