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儼然成為了當下熱詞之一。從漢服流行、國產動漫崛起到故宮博物院系列文創的熱賣……“國潮”的崛起,不僅使民族文化瑰寶得以重新展現,更喚醒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
粵西非遺文化:廣東四大文化瑰寶之一
全球化時代,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關注。在這股中國文化浪潮里,廣東文化當屬最標志性的中國文化之一。廣東文化從地域上分有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粵西非遺文化(也稱雷州文化)。廣東四大文化之中,當屬廣府文化最為人所熟知。然而在粵西這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紅土地上,孕育出了與廣府文化同樣燦爛多彩的粵西非遺文化。
粵西非遺文化發源于雷州半島,主要包括湛江、陽江和茂名等地區。位于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粵西,隨著商貿交流,粵西文化與古老的南越、俚僚和流入文化相互碰撞、融合,逐步形成獨放異彩的粵西非遺文化。
像藤牌舞、東海人龍、儺舞、舞獅、飄色等風格獨特、內涵豐富的粵西非遺文化,它的“精彩”源于粵西人對豐收的喜悅、對祖先的信仰,以及由此形成的求真、趨美、社會擔當的人文情懷。中華民族正因為有了這樣廣博厚重、獨屬自己的文化瑰寶,方有文化自信的內涵與底蘊。
粵西非遺文化:民間藝術“金礦”
粵西地理位置獨特,在數千年的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文化,在這里是真真正正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如飄色、泥塑、花橋、南派粵劇、遂溪醒獅、舞藐貅、雷州石狗等,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座民間藝術“金礦”。其中,飄色、泥塑、花橋被譽為“吳川三絕”。2007年,吳川泥塑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吳川飄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吳川三絕之飄色
吳川飄色的特色是高、精、險、奇,僅靠一根看不見的色梗支撐,在高可逾人的空中起舞表演,神奇又華麗。
吳川三絕之泥塑
泥塑又稱“泥公仔”,源于唐末宋初,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
吳川三絕之花橋
花橋是廣東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春節期間人們把一座橋梁點綴得花團錦簇,燈火輝煌,橋頭龍飛鳳舞,即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
年例:粵西非遺文化的精彩集錦
年例,即年年有例,是粵西人民賀歲的傳統習俗,也是一場氏族文化的狂歡。每年過年前后一個月的時間,粵西各地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相同的是,各家各戶都會辦最好的酒席宴請鄉鄰親朋,客人越多越好,幾十桌、上百桌不等。席間還會組織民俗表演,大家一起做年例、吃年例、看年例。
年例的熱鬧程度絲毫不亞于春節,所以在粵西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粵西年例表達了粵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體現了人們對自然、對德澤的敬畏,也體現了傳統文化在粵西這塊土地上的延續。
鼎龍集團:粵西非遺文化的傳承發揚者
“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為子孫后代謀福祉,為中國的文化強國戰略貢獻自己的力量!”鼎龍集團主席龍學勤先生以傳承粵西非遺文化為己任,引領著鼎龍集團一直致力于粵西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揚。
自2016年開始,鼎龍集團已經連續四年舉辦鼎龍灣“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成功將飄色、泥塑、花橋等吳川三絕,以及南派粵劇、雷州石狗等粵西非遺文化魅力進行展示與傳播,并引起全國媒體爭相報導,令更多人了解粵西非遺文化的魅力。
連續四屆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累計到場人次已過千萬,鼎龍灣年例的新聞報道更是覆蓋全球,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粵西文化的魅力。鼎龍灣“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不僅成為了湛江吳川本地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同時也成為了湛江吳川面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
第五屆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 即將精彩盛放
數十種粵西非遺文化經典再現
更大規模飄色巡游、豪華年例正宴
首次創新打造浪漫震撼的海上花橋
大年初一至十五
一起游鼎龍,過年例
相信這樣一場粵西非遺文化盛宴
絕對能讓你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