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業與政策
國常會:要進一步優化房地產政策 系統謀劃相關支持政策
3月22日電,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關于優化房地產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去年以來各地因城施策優化房地產調控,落實保交樓降低房貸利率等一系列舉措,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進一步優化房地產政策持續抓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進步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系統謀劃相關支持政策,有效激發潛在需求,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加快完善“市場+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改革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著力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央行:提升現金服務 推進數字人民幣應用
3月21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召開2024年貨幣金銀和安全保衛工作電視會議。會議認為,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貨金保衛業務條線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行黨委工作要求,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扎實推進人民幣發行和流通管理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科學保障現金供應,持續優化現金服務,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扎實做好系統安全保衛工作,落實機構改革方案有序開展貨金保衛業務流程優化,切實提升貨金保衛工作質效。
02 城市與市場
深圳二手房交易量創2022年以來單周新高
經深房中協統計,2024年第11周全市二手房(含自助)錄得1,206套,環比增長10.2%。二手房周錄得量呈現五連升,且錄得量創下2022年統計以來單周新高。另本周二手房錄得量中808套通過單邊代理形式完成,單邊代理錄得占比67.0%。
廣東中山:今日起購房無需個人住房證明
3月23日,廣東省中山市住建局在官微發布關于暫停提交個人住房證明的通知。自發文之日起,購房人在中山市購買商品房無須提供個人住房證明。
03 投資與交易
“白名單”融資持續落地金科重慶兩項目再獲銀行融資支持
據金科股份官微消息,截至目前,金科在全國已有76個項目入圍“白名單”,涉及重慶、云南、四川、河南、山東、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江蘇、遼寧等十余個省市。部分入圍“白名單”的項目己開始對接融資,并獲得銀行支持。在重慶首批“白名單”項目中的金科博翠宸章項目、重慶金科原鄉溪岸項目,已于近日分別獲得建設銀行重慶分行、工商銀行重慶分行放款;此外,3月9日,金科武漢桃湖美鎮項目也率先獲得興業銀行武漢分行的融資支持。
中海與53家戰略單位簽訂合作協議
3月24日,中國海外發展在深圳舉行2024年戰略單位簽約儀式,中國海外發展副總裁郭磊,總部成本管理部、工程管理部負責人及25家戰略單位參加簽約儀式。據悉,此次簽約涵蓋總承包、精裝、景觀及門窗外立面等多個類別,共涉及53家企業。
04 公司與項目
融創房地產新增15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總計8.6億元
天眼查法律訴訟信息顯示,3月19日至21日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新增15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總計8.6億余元,案由包括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票據追索權糾紛等,部分案件被執行人還包括云南浙商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成都融創文旅城投資有限公司等。
恒大地產涉嫌欺詐發債208億,中信建投等四頭部中介或需擔責
近日,恒大地產涉嫌債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已由證監會調查完畢。經查明,恒大地產在5期、共208億元債券發行文件中,分別引用了存在虛假記載的2019年、2020年年報相關數據,涉嫌欺詐發行。恒大地產5期債券的發行,中信建投為其中4期的唯一主承銷商;中誠信國際作為受托資信評級機構,對5期債券及發行主體都給出了最高的AAA評級;普華永道則對恒大地產2019、2020年年報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發行人律師為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專業人士認為,盡管目前尚未看到證監會對相關中介責任追究的消息但并不意味著這些機構不需要承擔責任。
05 房企與業績
龍湖集團公布2023年業績股東應占溢利為128.5億元
龍湖集團(00960.HK)發布公告,公布2023年業績。全年開發業務實現合約銷售人民幣1735億元,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807.4億元運營及服務業務收入為人民幣248.8億元,同比增長5.7%。股東應占溢利為人民幣128.5億元,剔除公平值變動等影響后的股東應占核心溢利為人民幣113.5億元。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幣2.07元,擬派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23元。
合生創展集團預計年度股權持有人應占綜合核心利潤同比增加超過100%
合生創展集團(00754.HK)發布公告,集團預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綜合核心利潤將較2022年同期增加超過100%。這一增長主要歸功于營業額的上升,尤其是物業銷售所確認的收入增加。
佳兆業集團預計2023年度取得虧損
佳兆業集團發布公告,預期集團將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年度)取得虧損凈額約人民幣190億元至人民幣210億元,相比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則為虧損凈額人民幣130億元。增加乃主要由于基于審慎原則,就物業項目及預期信貸虧損作出減值撥備增加。
遠洋集團2023年營業額464.59億元
遠洋集團(03377.HK)發布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該集團取得營業額人民幣464.59億元。本年度虧損達209.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