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統籌化解風險,將是2024年房地產行業重要任務。事實上,2023年年初至今,各地已發布600多條樓市新政,有效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扎實推進保交樓工作,提振市場信心。
在筆者看來,利好政策不斷落地,成效顯著,多地樓市企穩,部分大型房企債務重組成功,行業風險加速出清。但房地產“三高”舊模式(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積弊已久,紓解流動性風險不能寄望于立竿見影,仍需在“一盤棋”統籌下,用好“多板斧”,接續有力地打出政策組合拳,助力行業走出調整期,構建新發展模式。
首先,堅持融資支持與風險防控并重,穩妥應對房地產債券違約風險。過去一段時間,信貸、債券、股權“三箭齊發”,加大商業信貸、債券融資、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等多樣化金融工具支持力度,疏通重點融資渠道堵點,有效緩解了部分房企面臨的“償還債務、保交付、日常經營”三大壓力,取得良好效果。
需要警惕的是,2024年新一輪償債高峰期將至,疊加2023年銷售市場表現不及預期,仍有部分“千億房企”面臨債務違約風險。防止民營房企債務違約風險蔓延,是重塑行業發展信心的關鍵。可喜的是,近期多家金融機構積極與房企展開座談,了解企業融資訴求,強調一視同仁滿足房企合理融資,這是好信號。接下來,仍需堅持融資支持與風險防控并重,積極穩妥處置債券違約暴露前的風險,協調多方涉事主體,通過展期、新發貸款、處理資產償還借款等途徑,用好政策工具箱,多管齊下紓解房地產“灰犀牛”風險。
其次,出險房企需盡快完成債務重組,緊抓市場窗口期處置資產變現,重回經營正軌。處置房地產開發企業風險主要有出售資產和債務重組兩種方法。從市場化化債進程來看,融創中國已成為首家完成境內外債務重組的大型房企,整體化債900億元。另外,多家房企正在加快推進債務重組事宜。闖關成功房企的債務重組方案細節,值得其他出險房企取長補短。出險房企應運用多種償債模式盡快取得債權人同意,爭取到“以時間換空間”的機會。
與債務重組相比,處置資產變現能更快增厚現金流。隨著重點一二線城市樓市企穩,市場信心逐步得到修復,近期大宗交易有抬頭之勢。有企業開始積極出擊商辦資產,比如,李寧、新致軟件等上市公司近日皆公布了買樓事宜,這背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企業有辦公、研發等自用需求;二是過去難以“高攀”的商辦資產估值已回歸理性。更重要的是,AMC(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進程加快,通過非金融不良資產債權收購、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擔任地方化債基金管理人、資產證券化、跨市場跨品種跨機構重組等多種方式紓解房地產風險,加速助力房企和市場恢復正常運作。
最后,著力于恢復購房者預期,鞏固房地產市場回穩態勢。房地產市場回穩是后續整體房企債務問題有效解決的基礎,圍繞恢復購房者預期開展工作,是重塑房地產行業發展信心的關鍵鑰匙。8月末以來,多個核心城市陸續落地執行“認房不用認貸”等支持性政策,未來在降低購房成本、降低購房門檻等方面仍有優化空間。可以預見的是,2024年,“三大工程”將是政策發力主要方向,會對穩投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會對銷售恢復、穩定預期起到積極作用。
展望2024年,積極穩妥、有力有序有效支持房地產行業防范化解風險,仍是重中之重。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困難是有的,但行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因城施策用好“多板斧”,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可期。
來 源: 證券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