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商業地產市場仍面臨弱現實、強預期的局面。”近日,在第四屆中國商業地產品牌建設論壇暨“2022中國商業地產投資專業展覽會”上,全聯房地產商會副秘書長、房訊網董事長劉凱表示,隨著國內疫情緩解,不確定性下降,疊加“穩定房地產市場”政策逐步發力,預計下半年商業地產投資增速和需求增速有望逐月修復。
從當下的商業地產市場表現來看,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新的市場形勢下,商業地產成為行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尋求利潤增長點的重要賽道,開啟新世代下向新的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新路徑。鑒于此,在上述論壇上,多位業內專業人士紛紛建言。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存量時代行業迎來并購整合,行業分工走向專業化與精深化,將推動商辦物業資產價值與行業效率的提升;同時,資產證券化和類資產證券化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提升商辦物業流動性,為其價值提升提供重要支撐。
中科產城董事長郭瑩輝從輕資產運營的角度闡述了后疫情時代產業園區的發展機會。他表示,從物業供應、物業銷售、投資回報、產業監管等不同角度造成產業地產開發退潮,輕資產模式盛行。中科產城以資產管理理念與產業投資方形成GP+LP的“價值共同體”,通過“12586”園區投資運營理念集聚園區發展要素,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服務中國產城融合區域高質量發展。
西北旺聯社副總經理苗思露表示,集體土地產業園區具備差異化競爭的優勢,一是土地成本相對較低,二是可以采取多種合作方式,探索出更多的創新模式;三是集體經濟組織區域深耕,在前期手續上有天然的優勢;四是對園區招商運營的長期收益更為看重,符合目前低周轉、精運營、高品質的科學開發運營理念。
“上半年的疫情防控阻礙了經濟復蘇的步伐,但隨著宏觀經濟的企穩回彈,將為寫字樓市場的需求復蘇提供保障,市場租賃交易情緒自五月起已隨疫情轉好而回暖,預計年內需求將逐步復蘇。”高力國際中國區辦公樓服務部董事總經理嚴區海表示,展望樓宇經濟發展,嚴區海認為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暫時性的,市場的中長期走勢還是需要回歸到最本質的供需兩端。
值得注意的是,論壇現場還發布了《2022中國商業地產100強研究報告》及行業榜單,這項由房訊指數主持的測評工作,已連續開展4年,測評成果已成為評判商業地產開發企業和運營企業綜合實力及行業地位的重要參考標準。
對此,房訊指數首席研究員劉凱指出,商業地產新世代就是產品為王、品質為王、運營為王的時代。商業地產新世代面臨五個趨勢:一是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時代;二是從重度開發轉向重度運營;三是從資產增值轉向資產管理;四是從規模導向轉向盈利導向;五是從粗放經營轉向精細經營。
來源:證券日報網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