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與制造業深入融合,“智能 + 制造” 帶來了顛覆性的創新和變革。如今,聰明的公司都在走智能制造的道路。
金隅智造工場作為打造以“大信息及智能制造”為產業核心的創新型科技園區,致力于發現和培育中國智能制造的新鮮血液。3月25日,由金隅智造工場聯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共同發起的 “尋找聰明公司” 項目路演活動成功舉辦;顒庸惭 11 家企業的代表參加路演,并同專注智能制造領域的投資人代表以及十多家科技創投領域的媒體老師交流,共話智能制造的美好藍圖。
圖 | “尋找聰明公司” 項目路演活動現場
參加路演的企業既涵蓋了材料、芯片研發等關鍵技術領域,也包括數字農業、商業火箭等前沿落地應用。
讓農業簡單、確定、可計算
如何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的問題是中國社會頭等大事之一。
傳統農業存在兩大問題和痛點。首先,農業的質量和效率很低;其次,農業投入品(包括種子、化肥、農藥)沒有量化,導致大量浪費,并帶來環境污染等其它問題。作為聚焦于數字農業領域的企業,麥飛科技認為數字農業是農業的未來。
麥飛科技創立于 2016 年,是一家擁有國際化技術背景、互聯網基因、專注于智慧農業領域的 AI 大數據公司,致力于 “讓農業簡單、確定、可計算”。麥飛擁有國內最為完整的大田作物核心庫,建立了全棧可落地的數字農業技術體系,在我國主要糧食產區每年有數百萬畝的應用,獲得了產業界的一直好評。
圖 | 麥飛科技 COO 陳祺介紹數字農業
麥飛已經搭建完成了 “科技 — 農業 — 數據” 的技術商業邏輯,實現了數字農業技術體系 “研發推廣落地” 的閉環。圍繞農業數字化,公司形成了三大業務板塊:科技、農業、數據。
目前,麥飛擁有北京和武漢兩大研發中心,已經將眾多技術轉化為真正可落地的產品和服務,例如視覺光譜(麥視)、熒光技術、光生物、集數字化系統(麥信、麥香、麥云)等。
在農業板塊,麥飛專注于農業試驗基地、數字農業技術服務和智慧化農服網的發展。在過去的三年,公司部署了全國上百個農業運營網點,積累了大量經驗。目前,麥飛以輕量化方式賦能加盟商,幫助這些企業精準施藥、精準施肥、精準灌溉,真正實現了數字農業技術服務的輸出,以 “產業路由器” 形式形成規模效應。
麥飛還搭建了農業基礎大數據中心,專注于農業大數據的信息挖掘。公司不僅擁有大量農田地理信息,還擁有大量農業行為數據積累,可以作為農業種植性貸款的底層風控數據源,幫助相關金融機構面向所有的農戶提供小額貸款業務依據。這一農業基礎大數據體系已經形成了自主更新迭代的能力,數據價值日漸凸顯,開啟了多個數據價值變現通道。
麥飛科技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2020 年,中國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由 2015 年的 137 億美元增長至 268 億美元,農資和農機具市場規模 1.2 萬億,預計到 2025 年全球智慧農業規模將達 700 億美元。目前,麥飛現在已經形成了全國有 16 個省、4 個自治區覆蓋的地面運營網絡,觸達了 1 億畝農業,具有顯著的市場優勢。
實現商業運載火箭低成本、高可靠
數字農業搭建了 “天空地一體化” 的監測網絡,依賴的核心技術是遙感,遙感衛星的發射離不開運載火箭。
星河動力致力于商業運載火箭的研發,目的是為市場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運載服務。
圖 | 星河動力戰略研究高級經理仙存妮
衛星軌道和頻率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也是國家的戰略資源。國際電信聯盟 ITU 規定,衛星頻率和頻道采用誰先登記誰先占有的原則。2020 年,我國籌建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向 ITU 申請了 13000 顆衛星的星座建設計劃,這意味著大量的火箭發射需求。衛星可以通過規模化或者標準化的生產去制造,但是火箭的產能很難提高,所以在中國甚至全球商業航天發展過程中,火箭的產能限制是行業發展的瓶頸。
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始于 2014 年,比美國晚了整整 30 年。在 30 年時間里,美國培育很多優秀的商業航天公司,在商業航天領域與中國拉開了較大距離。目前,美國在軌衛星是 1300 多顆,而中國只有 360 多顆。其中,美國的商業衛星占 75% 左右,而中國只有 25% 左右的商業衛星。盡管中國商業航空的起步晚,但發展速度較快。2014 年,國家提出發展商業航天,到 2020 年我國的商業航天企業中發射火箭的有 14 家,而且實現 2 次成功發射,這在全球是數一數二的。
星河動力是兩家成功發射火箭的企業之一,并成為了國內第一家發射到 500 公里太陽軌道的企業。商業航天和傳統的航天不同,是以遵守經濟規律、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因此成本的控制、發射成功率的保證是重中之重;趯κ袌龅姆治觯呛觿恿χ贫艘粋固液并舉的產品研發計劃。小型固體火箭針對微小衛星零散發射需求,通過一鍵多星、重復使用可以提高性價比,用于滿足星座計劃的組網運動和大載荷的發射需求。對于更大載荷的中高軌需求,星河動力通過對重型中型液體火箭捆綁式構型,提高其載荷。
目前,星河動力共研發了兩款火箭,第一款是小型固體運載火箭 “谷神星一號”。這款火箭在 2020 年成功發射。在國內所有的入軌衛星中,“谷神星一號” 的發射精度最高,比標準高好幾個數量級。與傳統的固體火箭比較,“谷神星一號” 從零部件到整個火箭的箭體都是自主研發的,并使用了一些關鍵技術,使火箭的運載率提高三分之一,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星河動力的另一款火箭 “智神星一號” 對標 SpaceX 的獵鷹 9 號,后者是全球唯一可回收的火箭,也是最便宜的一款火箭。然而,獵鷹 9 號的技術對國內完全封鎖,因此該款火箭的關鍵技術完全是自主研發的。液體火箭的核心部件是發動機,占火箭成本的 50% 以上。目前星河動力已經完成了發動機系統的研制和測試活動,使用壽命可達 50 次。
為產業提供最聰明的大腦
在智能化制造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廣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因此,無論是數字農業,還是商業航天,都離不開人工智能芯片。清微智能致力于給行業提供最具能效的芯片,希望給產業提供最聰明的大腦。
清微智能于 2018 年成立。在公司成立之前,團隊主要在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從 2006 年開始,研發團隊經過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可重構計算架構的應用,實現了智能芯片的量產和規模出貨,在芯片設計領域里實現了技術性的突破,具備了一定的國際領先性。公司成立后,在 2019 年 6 月份實現第一顆語音芯片量產,并實現規模出貨,2020 年圖像芯片 TX510 芯片實現量產。
圖 | 清微智能產品規劃總監田有杝介紹可重構計算架構
可重構計算架構通過在架構設計上進行創新,既可以提供接近 ASIC 芯片的計算效能,又可以提供接近于 CPU 的靈活計算、靈活性,在當前人工智能領域里對大算力的需求和算法逐步快速演變的過程當中,提供了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傳統計算架構基于時域里指令驅動的形式,計算環節在計算流程里只占不到 5%?芍貥嬘嬎慵軜嫞嬎阗Y源全部都用來計算,省去了數據的準備工作,達到接近于 ASIC 的計算性能。此外,可重構計算架構在運行時態的過程中可以在很短時間周期內對 PE 和陣列的連接進行重新配置,具有很高的靈活性。
可重構計算架構具有多重優勢。因為可重構計算架構具備天然的擴張性,可以在云端或者服務器端需要大算力的場景下,利用現有的芯片進行多芯片的陣列組合,快速的擴展我們的算力。因為可重構芯片具備了硬件和軟件的雙編程能力,可以快速的在軟件層面進行逆向適配,從硬件反向適應我們的軟件,這樣可以幫助客戶快速產品實現。
因為可重構計算架構所具備的優勢,具有超高能效比,在邊緣側、端側、云端都能對計算性能提供巨大幫助,公司對全場景提供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清微智能量產的 TX210 智能芯片可以實現超高性能語音處理、人工智能處理,能夠運用在智能手表、耳機、手機、家電等應用場景。TX510 不僅可以做圖像計算,也支持語音的計算,具備了在低功耗場景下實現智能圖形圖像處理,可以應用在智能門鎖、刷臉支付、純無線智能攝像頭、無人機,在攝像頭端實現了人工智能。
在金隅,描繪美好的未來圖景
智能制造面向的是新興科技領域,瞄準的是前沿關鍵技術。除了麥飛科技、星河動力、清微智能外,在此次路演活動中,還有其它很多智能制造細分領域的優秀企業,其中很多技術已經開始落地實踐并規;瘧茫瑸槿藗兊纳顜砀嗍孢m和便捷。
圖 | “尋找聰明公司” 路演圓滿收官
金隅智造工場通過搭建智能制造 “秀場”,發現了智能制造的 “聰明公司”,促進智能制造行業的交流,助力行業發展,為中國智能制造注入新活力。這場智造新力量的活力秀也讓更多普通人了解智能制造對日常生活實實在在的好處。
作為一家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創新型科技園區,金隅智造工場為智能制造企業科技研發及創意人群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對企業在資金、產業政策方面予以扶持,在未來還將發現更多 “聰明公司”,推動中國智能制造發展。
來源:DeepTech深科技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