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影響了我國的樓市走向。對于房地產市場而言,疫情帶給它們危機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山東儒辰集團副總裁王偉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將會倒逼房地產市場加速轉型升級。
受疫情影響,房地產市場面臨著困境與挑戰。綠都地產董事長楊張峰表示,往年一季度都是房企集中拿地的小陽春,今年受疫情影響,尤其是2月份以來,全國多個城市土地出讓暫緩,對土地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是一季度的補貨暫緩,會影響今年全年的供應。二是疫情導致投資更聚焦于一二線及強三線城市。三是流動性增加和政策的微調,土拍市場從總體情況來看較難降溫。”楊張峰表示。
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的今年1-2月全國房地產市場情況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累計1萬億元,同比減少16.3%。同期,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達1090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的1550萬平方米減少了29.3%;土地出讓金累計440億元,同比減少36.3%;土地單價同比下降9.8%至每平方米4029元。新開工面積同比減少44.9%至1.04億平方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表示,從受疫情影響的程度來看,房地產的商品特點是一次性購買,持續性的、長期性的消費。它和餐飲、旅游、娛樂等及時性行業有很大區別,和這些行業相比,雖然房地產銷售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這個影響相對小得多。疫情期間,線上銷售和疫情過后的銷售反彈完全有可能抵消疫情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王偉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國家的政策導向來看,堅持房住不炒,穩投資、穩房價、穩預期,國家采取的政策總基調有利于房地產健康可持續發展。
同時,王偉表示,疫情之下有危也有機。在挑戰和壓力面前,房地產企業更應該審時度勢,加快轉型升級,將企業做優做強。據王偉介紹,儒辰集團旗下所有在建在售項目已全部獲批復工,未來將用最好的產品、服務和誠意,來回饋客戶。
那么,疫情之下房地產企業要如何做才能順利渡過難關?據悉,近期,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比如調整預售資金的使用、放寬預售條件、保函代替預售監管資金等。楊張峰認為,要借著政策紅利,做好監管資金的盤活。同時,楊張峰還表示,加強低效資產的處置也很重要。這里面包括未售的庫存、存量的首付、按揭的回收和其他應收款項。綠都在疫情發生后,就加強了這方面的管理,制定了專項低效資產的處置方案和盤活計劃,通過加快線上網簽,線上面簽的措施來快速現金流回流。
金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朝暉則表示,疫情是“好房子”與“差房子”的試金石,越是在疫情的困難局面下,房企越應該提高抗壓能力,提高產品的高附加值,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如此才能在疫情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疫情又會給房地產企業帶來哪些新的變化?“疫情之下,消費者對于住房會提出更高的要求。”王偉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儒辰集團購入70萬斤新鮮蔬菜、9萬余只口罩等物資免費發放給業主,還會給每家每戶贈送鮮花。但這些還遠遠不夠。王偉表示,疫情將會倒逼房地產企業加快成長步伐。房子不僅要建得好、質量高,而且綜合配套、綜合服務水平都要提高。
王偉告訴記者,對于住宅地產而言,未來小區要加強管理,做好社區服務,強化小區配套,將超一流的服務帶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在一個更健康、更綠色的環境下生活。
侯云春則表示,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幾乎成為所有行業的新趨勢,這實際上是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疫情期間,房地產行業也是如此,多家房企全面地啟動了網上售樓處或者直播賣房活動,加強線上引流,與客戶建立持續的互動,這些做法以后可能會成為常態,至少線上會是線下的一個先導,一個有利補充。
來源:中國商網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