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訊網訊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更給中國的經濟和企業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同時也蘊含著新的商業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產業地產及上下游企業同樣損失嚴重,經營受阻業績停滯。
疫情之下,對產業地產行業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和沖擊?產業地產企業從業者應該怎樣應對和反思?對產業地產市場有何預測和展望?
日前,房訊網、全聯房地產商會寫字樓分會聯合發起新園區50人專題采訪行動,邀請50位行業專家、經濟學者、研究機構、商會領導和代理機構展開專題采訪,圍繞疫情應對、營銷創新、預測展望等為產業地產行業平穩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27日,針對疫情對產業地產,包括產業園、城市片區開發運營的行業影響、政策建議、企業機遇等問題,房訊網采訪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郗龍飛。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 郗龍飛
房訊網:疫情過程中,對產業園區行業、企業影響和沖擊?
郗龍飛:疫情致使許多行業受創,對于商辦市場和產業園區的行業、企業來說主要是中小企業,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的沖擊很大,涉及到企業現金流、訂單與交付。具體到園區某個行業主要是商業商務配套如餐飲及配套服務等涉及需要人流的行業,當然也有部分行業因疫情而業務有所增長,如網絡游戲、電商、在線教育和醫藥健康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企業復工難問題突出,不少地區產業發展陷入緩慢運轉甚至停滯狀態。不難看到,產業鏈某個環節的崩潰可能誘發整個產業鏈癱瘓,松散型的協作模式難以形成有效合力:上游不復工,中下游就很難正常啟動;同樣的如果中下游員工不到位,沒有訂單,上游也只能不斷積壓存貨。未來打破了園區間壁壘的跨區域、跨領域柔性供應鏈建設將成為園區協同運營的主要方向。
房訊網:疫情過程中,產業園區行業從業者的應對和反思?
郗龍飛:此次疫情帶來的思考有以下幾點: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給這次疫情防控重大支撐無疑是非常明顯的,不論是統一的城市疫情防控、監測,統籌、調配、指揮及信息傳遞;還是智能化的監測設備和無人值守服務,與2003年的SARS時期相比,都顯示出了無與倫比的優勢;
二是此次疫情危機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園區在應對速度、力度、創新性等方面呈現出較大差距,總體來說,東部園區在疫情排查效率、政策響應、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建設以及產業鏈的協調同步上都更為突出,這種園區"速度"和"力度"得益于政府及開發區充分授權型體制和較高的園區治理水平;
三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在5G、數字信息、智能制造的發展方面,將加快布局與應用,同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將倒逼園區重新審視配套服務的重要性,在園區中生鮮電商、無人便利店、同城物流、機器人配送車等的服務能力建設,都將影響未來企業的入駐選擇。
四是疫情也導致企業員工在家遠程辦公,由此可見遠程辦公可能成為一種趨勢形態,同時延伸相應的產業鏈,因此開發商應有脫離原有的租售模式的固有思維,在園區產業定位、產品規劃設計、招商運營方面進行迭代、變革,未來市場產品一定是具有獨棟、低密度、高綠化率、高品質智能化樓宇、配套完善的園區和高水準運營能力的園區將受到青睞。
房訊網:疫情過程中,對產業園區市場趨勢的預測和展望?
郗龍飛:房地產粗放增長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2019年房地產開發商的破產數量已接近500家。對房地產商而言,朝高質量發展轉型已然迫在眉睫,而商辦用地建立完善的生態開發體系和智慧化建設及提高綜合運營服務能力可能就是一條"出路"。
疫情使大量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開工難、資金鏈斷裂、貸款難、供應鏈斷裂、訂單無法如期交付等,都是中小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當下,除了國家出臺的各項減免和補貼政策外,救企業于水火的產業化服務將是是園區對接企業共贏發展的重要助力,疫情過后,企業對園區政策及企業服務的需求,將越來越呈現爆發趨勢;未來園區在招商運營環節,聚焦產業需求,優化產業生態是關鍵,根據中小企業成長過程的實際需求,對應落實產業服務的具體措施。如,企業資質申報、認證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解讀與申報等服務。
來源:房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