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訊網訊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更給中國的經濟和企業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同時也蘊含著新的商業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產業地產及上下游企業同樣損失嚴重,經營受阻業績停滯。
疫情之下,對產業地產行業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和沖擊?產業地產企業從業者應該怎樣應對和反思?對產業地產市場有何預測和展望?
日前,房訊網、全聯房地產商會寫字樓分會聯合發起新園區50人專題采訪行動,邀請50位行業專家、經濟學者、研究機構、商會領導和代理機構展開專題采訪,圍繞疫情應對、營銷創新、預測展望等為產業地產行業平穩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28日,針對疫情對產業地產,包括產業園、城市片區開發運營的行業影響、政策建議、企業機遇等問題,房訊網采訪了英策產業咨詢機構首席產業地產顧問閻立忠。
英策產業咨詢機構首席產業地產顧問 閻立忠
英策產業咨詢機構首席產業地產顧問閻立忠就新冠疫情對產業地產的影響及疫情后產業園區建設營運的應變走勢分析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產業園區在區域產業協同、空間建筑規劃、新興產業聚集、線上線下招商、園區運營服務和智慧園區建設等六個方面將呈現"六化"趨勢:
一、區域產業布局協同化
本次疫情暴露了區域經濟發展及產業聚集高度集中化所帶來的城區人口密集、園區人員聚集在新冠沖擊下的隱患與風險。多年來我國各地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突發的新冠疫情讓我們從另外的視角冷靜審視我們產城建設,審視城市群發展和產業鏈集群發展背后的問題,基于"雙群"發展戰略,應該更加科學理性地構劃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和產城建設,圍繞中心城市以及核心產業聚集區推進產業的合理布局,做到產業及人群的有合有分,達成從區域產業核心到周邊區域產業配套及外圍產業延展的協同效應和可持續發展模式,這當中更關注社會醫療等配套服務。
二、園區建筑空間低密化
疫情下人們怕扎堆、怕頻繁接觸、怕空間狹小密閉,高容積率的寫字樓短板頓現。而低密度、低容積率的園區顯現出它的特別優勢,私享生產(辦公)空間、獨立電梯、獨立空調系統以及室外更開闊的綠地等園區建筑特點會更增添安全感與愉悅感。因為此次疫情,未來園區的空間建筑規劃與建筑配套標準勢必會加以改進和完善。
三、引入新興產業效用化
在疫情中,運用大數據獲取各地人員流動情況及傳染風險,發布疫情實時動態信息;通過5G實現新冠重癥病人遠程診療;利用5G 云端智能機器人幫助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
基于北斗系統的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應用區塊鏈技術加強疫情采集監測、身份信息管理……新興技術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應用,這場戰"疫"背后是高新技術的集中應用發揮。疫情后園區產業招商與產業聚集不僅關注產業領域,而且要關注新興技術的實用性與產業化前景,為好技術、好產品提供更好的園區發展平臺。
四、招商線上線下一體化
關在家里、悶在樓里,新冠疫情讓以行商為主導的園區招商變得難以施展,更別提會議招商、活動招商等聚集性招商形式剎那間被徹底約束。于是大家普遍把注意力盯上了線上招商、網絡招商,微信推送、微博造勢,在火爆的新媒體上亮相廣告……力求通過網絡讓園區也火上一把。但是不管你的園區信息推送和線上交流多么熱鬧,最終客戶須到園區現場實打實地考察交流,得真真切切地見面洽商溝通。疫情后,園區招商的"線上交互推廣+線下洽商打動"會演繹得更加緊密而精妙。
五、園區運營服務精深化
園區的公共服務平臺對眾多產業地產商和園區運營商來說,并不是一個擅長和好做的業務或服務。突發疫情,在控制疫情與恢復生產的艱難前行中,園區從幫扶企業開工、強化監督企業防范管理和幫助企業獲取特殊時期政府政策等開始做起,無論是主動為之,還是被迫開展,園區從基礎性的物業服務向復合性服務在延展。趁熱打鐵、借勢而上,疫情后會有更多的園區開展或夯實公共服務平臺,這也是市場競爭中的差異化策略之一。
六、園區管控模式智慧化
預先線上登記并掃碼進入園區、人體紅外測溫儀連接園區管理終端信息化系統、人臉或語音識別開啟門禁與電梯、全園區各個位置監控人員密集情況……所有這些疫情下特別敏感且具有安全性的設施服務都可以通過智慧園區系統實現有效管控。當然,智慧園區遠遠不止這點內容。疫情后會加速智慧園區的應用發展進程。
來源:房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