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春節長假也將在幾天后結束的情況下,為使以人員較為集中為顯著特點的辦公建筑在春節長假之后正常合理使用,防止因人員集中、大樓機電系統使用等原因導致“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擴大,保護辦公建筑使用者的健康,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組織編制《辦公建筑運行管理和使用的應急措施指南》,提出了如下應急措施。
本應急管理措施,主要針對:需要正常使用的辦公建筑(其它公共建筑,可以參考采用)。其重點內容為建筑的通風空調系統、給水排水系統以及垃圾收集和暫存等。
通風空調系統
■加大新風的通風換氣風量
這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應優先采取。具體措施如下:
●采用“冷熱末端+新風”空調系統的區域,末端可按設計正常運行,其新風空調系統應全部投入正常運行。為了確保新風能夠有效送至各使用房間并使得房間內的人員新風量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的規定,對于不同的房間,應分別采取以下措施:
1.有外窗的房間,使用過程中宜適當使外窗保持一定的開度;如果外窗與空調系統設置了窗磁聯動控制,建議在解除疫情之前,先取消這一控制方式。
2.無外窗、也沒有設置機械排風的房間(例如內區房間),可采用增加設置雙向節能換氣機的方式來提供相應的房間新風量。如果建筑已經為每層的走道設置了機械排風系統(或考慮利用消防排煙系統來進行排風),則除了其應投入運行之外,也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除非特殊原因,建議在使用過程中,其房間門保持一定的開度(或者在房間門上設置一定面積的百葉),使得房間能夠與走道相通;
●對于使用需要相對封閉的房間,則建議在該房間與走道的隔墻上設置機械排風扇。
3.對于一個末端負擔多個房間(個別建筑有此種情況)時,一旦發現樓內有“疑似病例”,應立即停止風機盤管的運行。同時,如果建筑還需要供暖(例如節后開始上班的嚴寒、寒冷和夏熱冬冷地區),則將新風機組的出風溫度設定值盡可能提高(或者手動將新風機組的熱水閥全開);如果建筑需要供冷(例如海南島地區等),則將新風機組的出風溫度設定值盡可能降低(或者手動將新風機組的冷水閥全開)。
●采用全空氣空調系統的空調區域,建議措施如下:
1.考慮到春節長假之后天氣已經開始轉暖,空調系統的耗熱將有所減小。因此:在不嚴重影響室內溫度的前提(建議室溫不低于18℃,可以通過短時間的實驗后實測)下,盡可能加大系統的新風量(單風機系統關小或完全關閉回風閥,雙風機系統在關閉回風閥的同時開大或全開新風閥)。夏熱冬暖地區,節后上班時,可完全關閉回風閥、全新風運行。
2.對于疫情嚴重的地區,當系統負擔有多個房間的空調時,為防止回風造成的交叉污染,應完全關閉回風閥。當系統只負擔一個房間時(如餐廳、公共大廳、門廳等)則可按設計正常運行,室溫條件允許時也可按上述方式加大新風量運行。
●對于餐廳和廚房,建議措施如下:
1.售餐窗口與熱加工區域之間,應采取局部隔斷措施(例如透明板等),將餐廳內人員與廚房加工人員和區域適當隔開,隔離高度1.5~2.0m(人的呼吸區)。
2.對于疫情嚴重的地區,餐廳應與廚房完全隔斷,并應防止餐廳的風流向廚房。此時廚房當排油煙風機運行時應采取其他手段進行補風,例如另設機械補風或通過開窗(或設置風道)引進室外的自然補風。
3.對于一些餐廳中沒有設置機械通風措施、或沒有可開啟的外窗的小包間,如果無法改造,則建議暫時停止使用。
●為了盡量提高節后上班時建筑內空氣的品質,新風空調系統、已關閉回風閥的全空氣系統和排風系統(包括用消防排煙臨時轉為排風的系統—需要取得相關消防部門的同意),在上班前3-5天開始,適當投入運行,為建筑提前進行通風換氣。但對于嚴寒和寒冷地區,需要注意運行的時間,保證室內無人期間的室溫不低于5~8℃。
●地下車庫的通風系統,應按照設計要求正常投入運行;疫情嚴重地區,應加長運行時間。
■空氣處理
●新風應直接從室外清潔之處采取并直接接入空調機組之中。
●在空調房間、空調送風系統以及空調機房內,不應采取任何“化藥藥劑殺毒”的方式;在沒有確切依據或醫療專家意見的情況下,也不宜在空調通風系統中安裝紫外燈。但可在人員不經常停留的、通風換氣不良的場所(例如:空調機房、清潔間等),適當設置紫外燈。
●在條件允許時,對于供熱需求的建筑,將新風機組和空調機組的熱水供水溫度盡可能提高,降低因為采用加大新風帶來的對室溫的影響;對于需要供冷的建筑,則宜將冷水供水溫度降至5~6℃。
●采用濕膜加濕的空調機組,其濕膜應定期檢查,必要時清洗或更換。
●風機盤管、分體空調機的過濾器,應每1~2月進行一次清潔;設置于空調機房內的空調機組(包括新風空調機組)的過濾器,應每月至少清潔一次。疫情嚴重地區清潔頻率增加。過濾器的清潔(清洗),應在其所在的空調機房內進行;如果需要從空調機房拿出清洗(或更換、銷毀等),應封裝在密封塑料袋之后,方可帶出,嚴禁在建筑內的人員活動區域(包括公共衛生間)內進行清洗。
●空調機組的凝結水盤應按照運行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檢查和清洗。
■其他
●生活水箱間、管道直飲水處理間等應加強通風。
●核查空調新風取風口的設置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定期檢查取風口附近是否存在雜物及污物積存的情況并及時處理。
●定期對建筑內的各區域(尤其是人員不經常停留區域)進行巡查,及時處理維護結構漏水、室內積水、污物積存、建筑或構件生霉等非正常情況。
給水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的水封、存水彎、地漏
排水系統中的每個用水器具都通過一個水封裝置與下水管道隔開,阻斷下水管道內的污染氣體進入室內。
●排查和完善污水排水系統、廢水系統、建筑中水收集系統、空調凝結水收集系統等所有排水點與管道系統連接的水封裝置。
1.逐一排查確認器具排水是否有水封。檢察洗手盆(臺面)下部排水管、掛式小便器下部排水管、上層衛生間蹲便器排水管(通常在吊頂內)、上層立式小便器排水管、拖布池排水管、空調凝結水排水管等水封狀況,對于沒有水封或水封不完整的、有漏水現象的應登記,更換帶有完整水封的排水管或將排水器具封閉,漏水的應及時修理。
2.地漏必須配備水封,如未設置水封的地漏,應將其封閉;
3.檢查廚房與隔油器連接的水封裝置;
4.設有浴缸的衛生間,應檢查確認浴缸排水水封,不能確認的建議封閉堵嚴;
5.發生反味,應立即排查原因;
6.封閉方法為用塑料布、濕毛巾、膠帶等完全覆蓋封嚴。
●保持水封有效
1.每天注水保持地漏水封完好。水封深度達到50mm的地漏每日注水不少于2次,每次注水不少于350ml;水封深度未達到50mm的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地漏注水次數視情況增加注水次數,保證地漏不干涸。用于淋浴排水的地漏應及時清理毛發,減少水封損失;
2.坐便器每次沖水后若沒有尾流把底盤中的水封充滿,應更換水箱中的配件,增加此功能,或每次沖水后人工加水;使用頻率較低的坐便器應注意每天檢查、加水,保持水封有效;
3.洗手盆盡量不采用盆塞,盆塞拔開放水形成自虹吸造成水封損失;如果保潔清洗必須采用盆塞時,拔開盆塞放水后要用細水流把水封充滿;
4.暫不使用的衛生間,應每天對各個器具的水封注水;坐便器蓋上蓋子有助于減少水封蒸發;
5.單立管系統特別是塑料單立管系統,注意觀察坐便器底盤水封是否有氣泡從水中上冒,如有,則在該樓層坐便器的水封中加適量消毒液,每次沖水后加。
●封閉不使用的排水點
1.檢查供水泵房、水箱間、換熱站、制冷機房、空調機房等設有排水點的設備機房的地漏,不經常使用的建議暫時封閉,待使用時打開;
2.封閉堵嚴地下非密閉式污水泵井蓋板井蓋上的檢修小孔。
■供水水質保障
●建立和執行供水水質定期檢測制度。
●正常情況下生活飲用水、管道直飲水、生活集中熱水、游泳池池水,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水質檢測。防疫期各項供水建議做一次檢測。
●水質檢測應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未及時檢測的應補充。
●對出現水質不合格的用水系統,應對管道系統進行沖洗消毒,同時應立即排查污染原因。
■集中熱水系統軍團菌的消除
對設置的集中熱水系統,特別是采用太陽能、熱泵等作為熱源的系統(如食堂等),應采用高溫消毒等措施,殺滅管道系統的軍團菌等。
●高溫消毒應保證最不利點水溫不應低于60℃,持續時間不應小于1h。
●在管道系統上設置銀離子、光催化氧化消毒器。
■重點部位清洗
●清洗開式生活水箱、空調系統開式膨脹水箱等。
●檢查冷卻塔水質,適當加大冷卻塔補水量和排污量。
■中水處理站
●使用市政再生水作為建筑中水的,應密切關注來水水質。根據疫情變化確定做冠狀病毒檢測。必要時應關閉市政再生水來水,以自來水替代。
●對采用生化處理工藝的中水處理站,設施開口部位應進行消毒。擦拭可采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或含溴消毒劑,噴灑采用過氧乙酸或過氧化氫,有條件的應附加采用紫外線燈照射。
●根據疫情變化對中水原水調節池做冠狀病毒檢測。必要時應關閉中水處理系統,以直來水替代。
■其他事項
●保持污水系統伸頂通氣立管暢通,便于污濁氣體向大氣擴散。
●坐便器坐圈應配置一次性墊紙。
●非密閉式的污水泵井周邊應定期噴灑過氧乙酸或過氧化氫進行消毒,有條件的附加采用紫外線燈照射。
●洗車點等潮濕空間應做好通風,定期消毒。
●樓內衛生管理員,每天定時(至少2~4次/天)對衛生間及其衛生潔具的清潔情況(包括排泄物的殘留情況)進行檢查,并及時處理。
垃圾收集和暫存
■制定并執行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文件、垃圾管理制度、垃圾分類收集管理制度,并由專業人員管理。疫情期間運管應格外予以重視,及時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記錄。廚余垃圾和辦公樓固體廢棄物、醫務室垃圾等應按垃圾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收集、暫存。
■垃圾站(間)等暫存場所應設有沖洗和排水設施,指定專人進行定期進行沖洗、消毒殺菌。完善垃圾站(間)定期清洗、消殺記錄和垃圾清運記錄。
■收納容器設置數量、質量符合標準要求,分類容器具有便于識別的標識。
■垃圾臨時存放垃圾及時清運、不散發臭味。運輸時垃圾不散落、不污染環境。
上述措施可根據當地的疫情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采取的技術措施外,每個建筑還應建立相應的日常管理與防控措施和機制,包括但不限于:對進入人員的管理和疫情嚴重地區的體溫檢測管理,相關的管理人員職責、運行管理記錄、突發事件報告、應急處理流程等相關制度。
※《辦公建筑運行管理和使用的應急措施指南》
編制單位:中國建設科技集團
主要執筆人: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趙鋰、潘云鋼,副總工程 師劉鵬